查看原文
其他

哇——这里有古生物化石、鱼骨标本、蛙骨标本、鸟类骨骼标本、昆虫标本、鸸鹋蛋、羽毛、种子集、矿石、陨石、显微镜、培养皿、生态缸……

识鸟兽虫鱼之名的 好未来
2024-09-06


“提高学生科学素质,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、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”是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对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科学素质的指导思想,也是好未来旗下学而思网校贯彻落实的教研理念。



“学而思博物”系列产品发布!


刚过去的六一节前后,好未来办公区四层变成了一座“博物馆”!


古生物化石、鱼骨标本、蛙骨标本、鸟类骨骼标本、昆虫标本、鸸鹋蛋、羽毛、种子集、矿石、陨石、显微镜、培养皿、生态缸……应有尽有。每个走进这一产品体验互动空间的人,都不由地要说一声“哇塞”。




“学而思博物”产品体验互动空间


5月30日,学而思网校举办了“学而思博物”系列产品发布会,多位国内科普专家、博物馆馆长悉数参加。“学而思博物”系列产品以“博览万物、知行合一”为理念,以“将万物装进盒子送给孩子”为创新原点,将孩子喜爱的“自然馈赠”收藏在“家庭博物馆”。 那么,博物究竟是什么? 2500多年前,孔子说“多识草木鸟兽之名”,100年后的西方先贤亚里士多德又说“在自然万物中总有些令人惊叹的东西。从古至今,博物教育一直在被提倡。 国家动物博物馆馆长张劲硕的总结是:“让孩子知道万事万物是什么,这就是博物。”确实如此,博物学是人类与大自然打交道的一门古老学问,是连接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的桥梁,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。 通过博物学,孩子们能“博闻”,探索世间万物,培养广博的兴趣爱好;能“博识”,从兴趣爱好到持续探索,搭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;能“博爱”,从万物中发现世界的美好,拥有博爱精神。 为了更好地激发中小学生好奇心、想象力和探求欲,培养学生科学兴趣,做到学思结合、寓教于乐,学而思网校发布了三大“学而思博物”教育产品——“我的自然博物”、“我的文史博物馆”和“我的科技博物馆”。

从左至右:国家动物博物馆馆长张劲硕、中国古动物馆馆长王原、学而思网校总经理郝月菲、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综合处处长陈孝政、北京出版集团《少年科学画报》杂志主编孙锴



  种下科学种子,

助力培养通识人才


中国古动物馆王原馆长在此次发布会上提到:“古人云:‘仰观宇宙之大,俯察品类之盛,所以游目骋怀,足以极视听之娱,信可乐也。’可以先把孩子们的兴趣提起来,让他们自己去主动探知。”


这与教育部对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要求不谋而合,我们要努力在孩子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,引导孩子编织当科学家的梦想。


那么,“学而思博物”系列是如何激发孩子的兴趣的呢?


“学而思博物”系列产品主打主题式教具盒子,将与主题相关且有趣好玩的“博物馆馆藏”收纳于盒子中。每月一个独立科学主题,随教具盒子附上专家教师在线讲解的科普内容,可以带领孩子博览万物。




“学而思博物”系列盒子产品


产品负责人曲晟介绍,该系列产品设计以“重在实践,激发兴趣”为原则,形成了三大核心亮点。

 

亮点一:主题式学习,以学生为本、因材施教。学而思网校在产品设计之初,充分考虑了孩子还处在兴趣探索阶段的特点,设计了这套一年十二个盒子,每个盒子主题相互独立,可以让孩子们在短时间内进行更多尝试,最终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和天赋所在。

 

亮点二:实物教具盒子,推进基于探究实践的科学教育,激发孩子学习源动力。通过探究实践的科学教育,激发孩子的好奇心、想象力和探求欲。以《奇妙的昆虫之旅》这一主题为例,孩子们需要自己动手制作蝴蝶标本,并通过主动观察对比一系列昆虫标本,自主归纳出昆虫的特征并总结定义。

 

亮点三:专业有趣的内容,做到学思结合、寓教于乐。在学习中引导孩子自觉获取科学知识、培养科学精神,提升科学素质。“学而思博物”系列的主讲,均是有着深入科考一线的丰富经验的专家。依托学而思近20年的教研教学沉淀,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探究实践,帮助孩子开启智慧的大门。



自然博物系列产品自上线以来已累计服务了15余万中小学用户,是学而思网校转型素质教育的标杆产品。


经过长达1年多的产品打磨,学而思网校正式把“自然博物”升级为“博物”,并拓展了“我的文史博物馆”、“我的科技博物馆”两大全新领域,希望将万物装进盒子,送到孩子的手中,让孩子足不出户也能拥有属于自己的“博物馆”!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好未来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